《强国经》(六方体理论)系统阐述(211)
2025-10-15 17:14:09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
内卷的底层逻辑与品牌立国的系统解法

一、内卷的本质与诊断

• 内卷是在有限资源与同质化规则下,通过不断自我重复与过度投入争夺相对优势,导致边际效益递减、集体效率下降与个体价值贬损的系统性困局。其典型表现是“更多投入、更少产出、更累的人”,属于没有发展的过度竞争。破解之道不在“更有效地卷”,而在重构竞争规则与发展赛道,从分旧蛋糕转向做新蛋糕。

二、从内卷到跃迁的总体框架

• 用“六方体理论”的三组链条复盘与牵引变革:

◦ 内在三链:

▪ 价值观链(为何生产)→ 方法论链(如何生产)→ 实践载体链(生产什么)。内卷多因价值观与方法论脱节,实践陷入模仿与重复。

◦ 外在六要素:

▪ 精神交易→实物交易→资本交易→数据交易→制度交易→生态交易。内卷往往卡在“实物交易”层的同质化拼杀;出路是把交易结构上移到“精神交易/制度交易/生态交易”,以获取溢价与增量。

◦ 两层交易理论:

▪ 先做精神交易(意义、身份、梦想的共鸣),再做实物交易(产品与服务的交付),从而跳出价格战,进入价值战。

• 三步转法:

◦ 第一步,完成“精神交易”,创造新价值空间;

◦ 第二步,驱动价值链整体升维(从功能到体验,再到标准与范式);

◦ 第三步,开启“梦幻链”(思想→技术→产品→场景),创造新需求,从存量搏杀转向增量开拓。

三、品牌立国的战略路径

• 国家与产业的“品牌化”不是把Logo做大,而是把“品质+信用+意义”做成国家与产业的底层操作系统,形成“品牌强国→品牌立国”的跃迁路径:

◦ 战略定位:从“工具性品牌”(卖产品)升级为“根源性品牌”(立标准、立范式、立文明叙事),让品牌成为国家运行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底层代码。

◦ 逻辑内核:从“国力强→品牌强”(工具逻辑)跃迁为“品牌强→国力强”(因果逻辑),以品牌标准牵引质量、创新、法治与文化。

◦ 实施路径:

▪ 供给侧:以原创技术+工匠精神塑造高附加值,打造“专精特新”与“隐形冠军”的集群优势;

▪ 规则侧:以法治与知识产权护航品牌溢价,完善质量与品牌的国家战略框架;

▪ 文化侧:以国家品牌生产力为抓手,贯通“文化立企—品牌立国”,让品牌成为国家认同与全球传播的超级界面;

▪ 开放侧:在“三个转变”(中国创造、中国质量、中国品牌)引领下,以“双循环”与“一带一路”构建全球品牌生态与标准话语权。

四、可操作的治理组合拳

• 产业与竞争政策:

◦ 综合整治“内卷式恶性竞争”,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,打通准入退出与要素配置堵点;在教育、互联网平台、制造业等多场景反低价倾销与无底线内耗,让竞争回归质量、创新与效率。

• 劳动与治理:

◦ 严格落实《劳动法》关于每日不超过8小时、平均每周不超过44小时的规定,推进“保障休息休假权益”“弹性错峰休假”“设立中小学春秋假”等举措,遏制“加班文化”对创新与健康的挤出效应。

• 营商与环境:

◦ 以营商环境优化与制度型开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鼓励竞合与开源,通过产业联盟与生态协同减少重复研发与内耗,形成“做新蛋糕”的制度激励。

五、案例速写

• 华为:以“中华科技脊梁”“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”完成精神交易,构建高端品牌溢价与全球标准影响力,跳出硬件参数与价格的内卷陷阱。

• 宁德时代:以“全球新能源解决方案领导者”定位,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信任与标准,带动上下游价值链协同升维。

• 新能源汽车:在传统燃油车被外资巨头把持的“旧赛道”之外,选择电动化+智能化新赛道,以差异化与系统创新实现换道超车。

• “哪吒之魔童闹海”:从中国神话IP中挖掘被忽视需求,以叙事与美学创新开辟新增长,证明内容产业也能以“意义供给”破内卷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